基层自有新闻活水,脚底才有新闻富矿。2017年萧山日报“新春走基层”栏目正式启动了。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组织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特别关心的事,需要帮助的事……用一颗真心去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用一支妙笔报道小城镇环境整治、治危拆违后的基层新风貌,为萧山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做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在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大同二村上坞畈,一片百亩山田被围成十多个鳖塘,养殖着大小15万只生态甲鱼。近日,笔者带着好奇,迎着冬日,探寻了山乡养鳖人俞小康的创业之路。
俞小康的养鳖场位于大同三村中央坞自然村边上,穿过几棵古樟树, 来到鳖塘边,并没见到鳖的身影。看见我们满脸疑惑,穿着长靴的鳖塘主人俞小康解释说, 这些鳖都钻到泥土里冬眠了。他走进鳖塘,不一会就捉住一只甲鱼,甲鱼在他手中拼命挣扎。他说,这只甲鱼有三斤多重,裙边宽厚,十分凶狠,如同野生甲鱼。吃过的人都说这里的甲鱼味道鲜美。
说起养鳖的经过, 进入不惑之年的俞小康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开过店, 办过企业。早在多年前,就看到了生态甲鱼的市场潜力,准备尝试一下。我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如今餐桌上很难寻到过去那种野生甲鱼。于是, 6年前, 我决定与他人合伙,搞起了甲鱼养殖。
我从山溪和挑盐岭水库引来山泉水,购来种鳖蛋,自己孵化小鳖,直接放在鳖塘里进行仿野生养殖。喂的是小鱼小虾和螺蛳, 由于山区气温较低,加上山泉水温不高, 我养的甲鱼成长慢, 产量低, 生长四五年, 大部分甲鱼只有二斤多, 最大的也就四斤多。这样的生态养殖,确保了高品质的甲鱼。我还四处结交养鳖的朋友,与他们交流心得,相互取长补短,终于摸索出一套原生态、标准化、安全养殖的方法。
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进行生态甲鱼养殖, 直到去年,才收回部分投资。但是, 我的甲鱼养殖时间长,如同野生甲鱼,肉质硬,裙边黏,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也受到很多顾客的好评。还有不少村民购买我养的甲鱼馈赠给亲友呢。
这几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品质好,原生态的甲鱼销路就一定会好。”如今, 我已与雷迪森、太虚湖等高档宾馆建立产销合同。前不久,上海静安区餐饮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前来品尝了我的生态甲鱼后,决定把我的生态甲鱼引进到上海,现在静安区已有7家宾馆与我洽谈合作事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 我的生态甲鱼能在大上海占据一席之地。出处:萧山日报 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王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