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杭州市龟鳖行业协会网站!
全文搜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品牌推荐 >>
龟鳖文化 >>
龟鳖动态 >>
公告栏 >>
政策法规 >>
协会概况 >>
会员风采 >>
联系我们 >>
供求信息 >>
龟鳖园地 >>
龟鳖行情 >>

新闻中心
破立结合促转型 生态优先保治水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04]  已浏览 1059 次  

破立结合促转型生态优先保治水

———记海宁市“渔业转型促治水”工作做法与成效

一、工作背景 
    海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养殖(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作为我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居民菜篮子发挥了积极作用。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我市渔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增速。自2007年起,全市水产养殖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7年居嘉兴地区首位。但是近年来,传统的水产养殖生产模式因存在养殖尾水污染等问题,不符合新形势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亟待转型升级。在省、嘉兴主管部门和海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海宁全市围绕全省“渔业转型促治水”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五水共治”、农业水环境治理等中心重点工作,通过积极创新转变发展思路,破立结合转变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现代渔业转型发展,为保障水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二、做法和成效 
    (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实施温室甲鱼关停整治。 
    2013年以来,在全市“三改一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不断深化,温室甲鱼整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2013年底制定出台《海宁市温室甲鱼养殖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温室甲鱼关停整治工作。至2014年底,全市430万平方米温室甲鱼全部关停整治到位。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温室甲鱼关停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全市面上的工作协调和落实,相关镇、街道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层层落实。进一步明确组织、宣传、公安、人社、环保、农经等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机制。在温室甲鱼养殖大镇许村镇,成立了由公安、国土资源、环保、交通、水利、农经、工商、安监、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加强对温室甲鱼养殖户用水、用地、投入品使用、废水废气排放、病死甲鱼处置、产品收购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监管和查处。 
    2.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信息。组织发动有关镇、村工作人员,对全市所有温室甲鱼养殖户开展清查摸底,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信息、棚舍信息、区位上图、土地性质、生产情况、参加合作组织及转产转业意向等方面。同时,委托软件公司制作了专用的统计软件,实时跟进签约、关停户数、面积等数据,建立了全面详细的温室甲鱼“一户一档”信息库。 
    3.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市、镇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围绕温室甲鱼养殖组织链和产业链,通过进村入户、入企、入社的方式,向温室甲鱼从业人员发放整治告知书、转产政策等宣传资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集中对温室甲鱼产业各种负面现象进行连续报道,邀请市民代表、市民监督团等实地到许村查看温室养殖污染情况,为整治工作造势,营造氛围。 
    4.紧抓有利时机,政策引导推动。紧抓温室甲鱼行情低迷的有利时机,通过合作社带头人、营销大户来带动、推动签约。于20143月开始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各有关镇、街道围绕阶段性治理目标加强工作部署,集中时间打好攻坚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利用转产政策引导,对于自愿拆除温室甲鱼棚并完成复耕转产的退养户,给予一定转产补助,具体补助资金由市和镇各承担50%。积极开展退养户转产转业帮扶,汇编印制了1万余份《海宁市生态高效农业技术手册》和《海宁市服务养殖业转产转业政策汇编》等资料,分发给广大养殖户,并开展针对性的专业辅导和技术培训。 
    5.突出考核督察,确保整治到位。加强基础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统一复垦标准,规范验收程序,确保账册清楚,资金拨付到位,并对重点乡镇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将温室甲鱼整治工作列入市对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占较大权重。切实加强工作督查,采取经常性核查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组织人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空棚及时上门助拆。加强对合作社、营销户监管,停止苗种供应,从源头上杜绝新增养殖。 
    (二)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渔业模式。  
    通过深化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新技术模式推广基础,有效促进池塘种稻、稻田养鱼等生态绿色渔业发展。至2016年底,我市累计发展种养结合型渔业模式3000亩,累计增产水产品600吨、稻420吨,增加产值6000万元,增效1100万元,实现减排尾水260万吨,节约化肥50吨。 
     1.领导重视、机制完善,构建新型渔技推广的新平台。一是加强基层渔技推广机制体系建设,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好、技术本领高”的渔技推广服务团队。成立了海宁市基层农技(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组建了由各镇(街道)农技服务中心的主任(副主任)和专职渔技员组成的基层渔技队伍,通过包干结对上门服务,有效落实生态渔业理念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新技术模式推广等各项工作。二是统筹协调推进,持续聚焦新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围绕我市产业特色,确立中华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为主推品种,池塘多品种种养为主推技术。结合我省稻田养鱼“百千万”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项目、省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省渔业主推品种及主推模式和技术联合行动、嘉兴、海宁金桥工程等工作实施,一年接着一年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稳步有序推进池塘多品种种养技术模式的示范和应用。三是用好政策杠杆,撬动农户转型转产的积极性。通过执法倒逼和政策驱动相结合,在稳定中实现温室甲鱼退养与转产。通过出台转产政策,市农业产业化资金全面向生态渔业倾斜,池塘种稻的相关主体还可享受种粮补贴。在新技术模式推广过程中,实施了中央和省级现代渔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种子种苗项目共5个,获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270万元,同时落实海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30万元。 
    2.科技引领、敢于创新,形成“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塘增绿”的新气象。一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我市渔业部门牵线搭桥,特聘浙大专家为指导老师,全程参与虾塘种稻技术模式推广,形成了以技术推广部门为纽带、养殖基地为主体、院校专家为龙头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有效缩短了新型技术模式的开发与集成示范的时间周期。二是科学试验、精心实施,总结提炼技术模式。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并在具体实施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最终形成了“对虾-渔稻”、“沼虾-渔稻”、“青虾-渔稻”和“中华鳖-稻”等多种池塘种稻技术模式。在试验过程中,注重开展对比试验及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用数据来证明新模式在节本增效、促养增粮、防病净水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总结汇编池塘多品种技术模式典型案例6个,并起草编制了海宁市地方标准《虾塘种稻技术操作规程》。三是与其他农业条线建立良好协作。池塘种稻、池塘种菜等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的运用,涉及农作、植保、土肥等其他领域。为此,抽调相关业务站站长等专家组成综合性专家组,共同参与技术试验,并多次邀请中国水稻所、浙江大学等水稻、农作方面的专家莅临指导试点工作。 
    3.更新理念、提升品质,再创生态高效渔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加强宣传发动。积极联动新闻媒体,及时总结报道工作成效和亮点,大力宣传生态高效渔业发展理念。我市池塘种稻相关工作多次被农民日报、浙江日报、今日早报和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等媒体报道。市县二级多次召开现场会,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组织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快培育懂养会种的复合型新型渔民,促进理念技术更新。二是发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池塘多品种种养示范基地6个,并与相关主体签订了技术示范与基层渔技推广服务协议,进一步完善基层渔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先进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以种草养殖模式为主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主体“虎跃”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并“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合作建场,发展农户120户。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紧抓“互联网+”农业发展机遇,鼓励主体开展多渠道品牌营销,更好实现种养结合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其中,由虾塘种稻主体运作的“绿庄源”电商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整合,已发展成为我市农业电商领军企业,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目前入围20强。 
    (三)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着力推进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通过破立结合,全面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由“量增长”向“质提升”转变。进一步坚持“生态优先”的产业发展导向,不断健全渔业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机制。 
    1.刷新产业规划,启动编制海宁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根据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治水成效,以“高效”与“生态”为渔业产业建设的最高标准,以当地环境承载力为依据,按照一次性规划到位和分步实施的思路,于20175月启动海宁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渔业产业功能定位和具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确定水产养殖禁限养区及其禁养品种和模式,使渔业经济发展更加符合新形势要求。 
    2.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实施养殖场修复工程。2013年以来,以各类渔业项目实施为抓手,结合现代渔业园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等工作开展,通过建设尾水生态净化沟、净化池等设施,以生态综合净化为主,扎实推进规模养殖场生态化设施改造。2013年以来,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所有园区基本完成生态化改造,累计实施各类生态化改造项目8个,投入资金1323万元,建成配套净水设施4万立方米,覆盖净化面积1578亩。2017年,结合我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启动长水塘水源保护区及海昌街道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养殖尾水处理工程,在嘉兴地区率先引进复合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养殖尾水。 
    3.加强渔业行政管理,有效保护水域资源和生态环境。近年来,不断加大市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渔业增殖放流的数量、品种及区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极大地丰富了我市渔业资源,有效改善河道水质。2014年至2016年,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6.6万元,完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1470余万尾。2017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20万元,完成增殖放流目标600万尾。同时,进一步提升渔业行政管理水平,通过采取多部门联动、强化督导和监督、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对非法养殖和捕捞行为开展常态化的监督检查。自201421日起,在海宁市城市建成区公共水域实施禁渔制度,全面禁止除休闲垂钓以外的一切渔业捕捞行为。 
    三、启示 
    在推动渔业转型促治水的工作中,主要有三点突出感受:一是生态、高效是今后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市水产养殖业面临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水域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养殖成本日益上涨、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等问题,如何更好适应现状、有效突破困境——这既是现代化渔业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五水共治”新形势下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生态”即意味着环境友好,这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效”,才能确保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户持续增收。二是产业转型要破立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对于“高污染、低效率”落后渔业生产模式零容忍,对于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新兴技术模式要敢于创新、大胆引进、示范和推广。我市以温室甲鱼关停退养为契机,使得生态养殖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为生态渔业的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空间。三是产业转型要以稳定有序为基础。我市430万平方米温室甲鱼,涉及8个镇、46个村,养殖户2766户,上下游产值近10个亿。温室甲鱼关停不是简单地一拆了之,“一切为了老百姓”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政策驱动和执法逼动的平衡点,在实现温室甲鱼产业彻底退养的同时,更要解决好退养户的转业转产和持续增收等实际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得到包括养殖户在内的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障各项工作稳定有序推进。来源:海宁市海洋与渔业局  作者:钱伦 



上一篇简明新闻7.4 下一篇宁波明凤渔业副总经理张明兴:产..
  • 名称:杭州农业信息网
描述:国内著名的CMS建站系统提供商
  • 名称:杭州营巴客
描述:杭州营巴客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名称:杭州电子商务协会
描述:站长网
  • 名称:浙江农业信息网
描述:浙江农业信息网
  • 名称:上海水产行业协会
描述:上海水产行业协会
  • 名称:中国渔业协会
描述:
  • 名称:浙江农民信箱
描述:浙江农民信箱
  • 名称: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描述: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 名称: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描述:
  • 名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网
描述:
  • 名称:杭州渔技网
描述:
  • 名称:中国渔业信息网
描述:
  • 名称:畜牧水产养殖网
描述:
  • 名称:浙江金甲饲料有限公司
描述:
  • 名称:甲鱼包装
描述:
  • 名称:富阳富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描述:

首 页协会概况新闻中心政策法规会员风采协会会刊留言板联系我们后台登陆
 杭州市龟鳖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杭州营巴客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浙ICP备1405150号
地 址:杭州市余杭望梅路619号万事利科技园16幢A座302室,传真:0571-8623 3981 联系人:赵先生
E-mail:info@hzybxh.com www.hzybxh.com
Copyright@http://www.hzyb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