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民辛苦,但真的很有意思。”这是龚金泉对记者所说的第一句“获奖感言”。
在捧回那么多荣誉后,龚金泉仍然习惯把自己称为“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也干了一辈子的养殖工作,我喜欢这块土地,也喜欢我的甲鱼事业。”
1995年,龚金泉在萧山的江边围垦区承包了500亩荒滩,从那之后,他的生活再没有离开过甲鱼。1999年,龚金泉的7万多只甲鱼上市,可生态甲鱼市场不买账,给他“泼了冷水”。但骨子里执拗的“龚老汉”怎会轻言放弃,他重整旗鼓,将引进的甲鱼进行杂交,循环往复,在经过5代以上的繁殖后,终于成功选育出了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品质好的中华鳖良种。
经过多年的钻研,龚金泉的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国家级良种基地,选育的中华鳖良种以及首创的中华鳖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270多个养殖场推广。
如果问龚金泉最近在忙什么?无一例外,都和甲鱼有关。“最近正在加紧建设现代化工厂养殖基地。”“龚老汉”介绍,由于温棚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现在我省逐步对甲鱼温棚养殖进行整顿,作为国家级良种基地,当然要走在前头。
目前,工厂化养殖基地已经初具雏形,等到今年下半年,甲鱼就可搬进这三层小楼了。“以后,我们的‘龚老汉’甲鱼都是住楼房的呀。”龚金泉笑着说,要让甲鱼住楼房可不简单,施工、设计、配备上都要到位,因此这次他为改造投入了2500万元。“以后,这幢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养殖基地可养殖甲鱼80万只。同时,将配上现代化的养殖装备,让‘龚老汉’甲鱼继续在科技上领跑。”
“只要肯努力,农民也能成为科学家。”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龚金泉感慨地说。他有两个秘诀:一是用心,“甲鱼并不难养,难在用心观察,用心维护养殖成果”;二是坚持,“认定的路就要走下去,不管多艰难曲折,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出处:萧山网--萧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