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头镇后垟村是云和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距离县城49公里。
“婚后10年,我和他去江西、福建种植木耳。后来回老家种田,靠一双手一点点把家业兴起来。”说着,胡丽娟把双手一伸,“你看,我手上现在还有老茧,到处都是裂口。”
山区农民要闯出点名堂不容易,更何况是身在山高路远的后垟村。
胡丽娟见过世面,知道即便身在山区,也要紧跟时代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因此,从2002年开始,只要一有学习机会,她就积极报名参加——
嫌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初中毕业的她参加了成人职业高中培训,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
互联网时代,电脑、手机等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于是她主动学习计算机操作,顺利获得了计算机操作员的初级职业资格认证;
家里开了民宿,她抽出时间学习民宿管理和烹调技能,拿到云和师傅和中式烹调师证书,从事管理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这些学习和培训,长则一周,短则两三天。“时间虽然不长,但我的收获很大。”据胡丽娟介绍,上课的老师,不是“田秀才”“土专家”,就是学者、教授;课堂除了设在教室里,还会开在田野间,主办方会带着学员外出考察,“我去过温州、杭州等地考察学习,真是眼界大开。”
10多年来,胡丽娟共考出了20本证书,包括云和师傅、中式烹调师、计算机操作员、白茶种植技术员、农产品经纪人等。
不仅如此,胡丽娟还利用空闲时间,通过电脑、手机等不断向专家学习、与同行交流,在实践中一点点开阔眼界、提高技艺。
她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扎根农村,光有一颗爱农业的心是不够的。要想做出点成绩,学习很重要,花时间学实用技术,值。”
学习不单为考证,胡丽娟最看重的,是学到一身真本领,在山沟沟打开创业创富新天地。
2012年,胡丽娟家流转了100多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在60多亩水田里养起了甲鱼。一开始,甲鱼总是“越狱”,损失惨重。后来经过培训和网上交流,胡丽娟把泥田埂改造成水泥田埂,还拉起了2米高的围栏,“越狱”现象大大减少,养殖效益逐渐凸显。
2015年,胡丽娟在网上推广农家乐的同时,还通过了中式烹调师的学习考试,当起了大厨。“刀法和菜肴搭配有了明显进步,色香味上了一个档次。”
前不久,来自苏州的客人给她点赞:“老板娘,我们的口味你怎么摸得一清二楚?”胡丽娟笑了笑:“我也是学来的。”
家庭农场养殖的甲鱼、田螺和田鱼,是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如何将它们烧出特色?胡丽娟利用手机微信群学习、交流,烧制出的“梯田田螺”和“秘制美味田舍鲤鱼”均获得最受欢迎“丽水山耕”百佳餐饮美食称号。
客人吃得赞不绝口,走的时候,还会意犹未尽地购买甲鱼回家。“有的客人吃了还想吃。去年,我通过快递就卖出了五六百只甲鱼。”胡丽娟自豪地说。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胡丽娟了解到了“农旅融合”的概念,这令她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去年开春,胡丽娟和丈夫就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卉、绿植,在农家乐墙上装饰了蓑衣、犁头等,还建起了蔬菜大棚和白茶、食用菌基地,让客人能体验下田采摘、入水摸鱼的农趣。“今年,我在家门前300米长的道路两旁,种了200多株紫薇树。有客人提起,一种叫鲁冰花的花卉非常好看,我也买了种子自己培育。”
在丈夫毛作兴眼中,胡丽娟爱学习、思维新、点子多:“这样的农村实用人才多一些,农村肯定大变样,乡村一定会振兴。现在,我们山沟沟的魅力大了,江苏客人常常不惜开八九个小时的车,也要来后垟度假休闲。”
胡丽娟家的农家乐收入正在逐年增加,“一年挣30多万元没有问题。”“后垟村热闹了,有些留守老人经常来家庭农场和农家乐帮忙,一年下来也能额外挣几千元。”胡丽娟高兴地说。来源:丽水日报 作者:记者雷晓燕通讯员王凤凤郑琳健通讯员刘海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