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红安县上新集镇石古岭村村民多捕获、养殖甲鱼补贴家用,因此得名“甲鱼村”。改革开放后,农民外出打工,捕、养甲鱼的人越来越少,“甲鱼村”盛况不再。
近日,我们在石古岭村看到,虽是炎炎夏日,建弘特种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老板吴建国正带领村里的几位贫困户在鱼塘边割草、投料,满塘的泥鳅、草鱼、甲鱼闻声而来,活蹦乱跳。
难忘故乡情
说起“甲鱼村”,不得不说吴建国。十几年前,当地大多数农户在农闲时选择外出务工增收,村民吴建国也不例外。通过努力,吴建国在武汉的事业有模有样,便将父母接到武汉。
2010年初,阔别家乡多年的吴建国头次回乡办事,看到家乡田地荒芜、道路破损,仍旧是少时的模样,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起:回乡创业,改变家乡面貌。家人得知他的想法后,很不理解,“好不容易到大城市享受生活了,为什么要回去?”倔强的吴建国并没有放弃,他多次到华中农业大学咨询专家,找镇领导、村干部说想法,很快赢得了多方支持。
开挖鱼塘、新修道路、兴建泵站、投放鱼苗……说干就干,2010年,他流转荒田荒地500亩,投资建设了红安县建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甲鱼、泥鳅。
“甲鱼村”名声再起
养着养着,吴建国发现,泥鳅还好,甲鱼却成活率低,不容易长膘,且品相难看,不好卖。发愁之际,吴建国向村里的长辈求教养殖“土”办法。有经验的老人告诉他:“甲鱼住哪吃啥最重要。”
按照老人的指点,吴建国每天从河里摸螺蛳,还买来蛋类、小鱼等作为甲鱼的食物。“它们比人吃得还精致。”吴建国笑言。
另外,吴建国利用沙地养甲鱼,解决了甲鱼池水污染的问题,冬日还可保温。在池塘管理上,吴建国按照专家们的建议,勤检查、勤巡塘、及时清除池内青苔。“土洋结合”,几年下来,吴建国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附近村庄的养殖户纷纷来学习取经,上新集镇水产养殖协会也在公司挂牌成立。
一时间,沉寂了30多年的“甲鱼村”名声再起。四邻八乡乃至武汉、重庆的客商都来吴建国的水产基地抢购。2016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
“光自己致富不算富,我想带动和帮助贫困乡亲共同富裕。”致富路上,吴建国初心未改。
2015年开始,吴建国无私地教村民水产养殖技术,又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村民们一起走甲鱼养殖致富路。
今年,在县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吴建国再次扩大养殖规模。“我准备吸收更多的社员,带动更多的人通过特种水产养殖脱贫致富。”吴建国说,“石古岭村穷了几十年,我希望她变得更富,更美。”
如今,甲鱼养殖又成了石古岭村特色产业,村里几十个农户,有的加入了合作社,跟着吴建国养殖甲鱼,有的在合作社打工拿现钱。村里的老人们都说,“甲鱼村”又活过来了。 农村新报讯 (通讯员 毛红平毛人杰陈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