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多数水产品行情低迷,毫无例外的,在谈到出路的时候,人们总会说要建立品牌、走品牌化之路。品牌营销似乎成为了最时尚的农产品市场语言,似乎只要建立了品牌,水产品就能卖得好。那么,品牌,到底能否成为了拯救水产品的最后稻草?
在我看来,品牌的核心是两个,一是品质,二是文化;品质是基础,文化靠沉淀。真正做得好的品牌之所以被人们所追捧,质量过硬是肯定的,但质量并不能支撑品牌的高溢价,所以还要靠文化内涵来塑造品牌的形象。
那么,水产品做品牌营销,质量问题解决了吗?
举个例子,罗非鱼产业从几年前就一直在讲品牌营销,试图以品牌来打破产业出口承压、内销不畅的僵局,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也难见起色。究其原因,我们不禁要问,品质问题解决了吗?
再举个例子,去年广东生鱼行情低迷,有人又提出了广东生鱼要体现差异化,必须走品牌之路。但是,生鱼药残问题频发,每一次事件都牵动整个产业的神经。有人说,正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品牌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才给水产品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商机。但是,如果不先解决品质的问题,何谈品牌建设和营销?
品质的问题根子在于养殖户手上。
首先,我们的水产产业处于个体小农生产状态,小而散的个体养殖户缺乏组织化引导:该采用什么样的养殖模式?对于生产投入品需要做怎样的规划?如何做到科学投喂和科学用药?……因为缺乏科学的引导,导致养殖滥用药、药残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令整个行业受损。
其次,我国的水产养殖基本上还是以生产为导向的,相对于营销环节的投资,养殖户更重视产业链前端资源的整合和运作,比如养殖场的修整、养殖设备的升级等。为追求快速的效益,养殖户往往忽略了产品的品质,更别说是品牌的价值了。
所以,离开了品质谈品牌营销无疑就是一场“空谈”。
可喜的是,目前国内有不少组织单位已经在张罗这个事了。海南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在牵头,联合苗企、饲企、加工厂等环节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苗、饲料、养殖模式,让鱼的品质得到提升;养殖户按照协议养成后,可以比市场价高的价格将鱼卖给加工厂。
而据了解,顺德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顺德生鱼养殖协会也正在杏坛建设一个40亩规模的生鱼示范养殖基地。示范基地通过检测程序收购养殖户的生鱼,收购的标准是身形优美、没有药物残留,在养殖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尽量降低养殖密度,投喂优质饲料,增强生鱼的活动能力,提升生鱼的口感,从而完全区别于目前市面上的顺德生鱼。
可以预见,无论是否建立品牌,标准化、品质化都将是未来水产业的趋势。我们拭目以待!出处: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