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6日16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就“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李涛 郭敏 发自北京
扎紧农产品质量安全“篱笆”
当农产品质量状况涉及老百姓的“舌尖”安全。谈及此问题,余欣荣表示:总体上讲,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可靠的,消费安全是有保障的。从近几年农业部对全国蔬菜、畜禽、水产质量安全的抽检合格率来看,基本稳定在96%以上,而且这个程度还在不断改善,呈不断上升态势。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确实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还有个别的时段,违法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要看到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质量问题还时有发生,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下决心不断地去努力改进。
他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态度是坚决的,哪怕有1%的问题我们将采取100%的努力,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不断减少,特别是通过开展一些强有力的专项整治,通过加强质量安全机构能力的建设,像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尤其要看到,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都在稳步提升。同时,将进一步落实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工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篱笆”扎得紧而又紧。
中国人的饭碗要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国奶制品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我国政府始终提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这个饭碗主要装的是中国粮,确保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余欣荣用几组数据介绍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形势。
2014年,我们国家战胜了局部地区严重的干旱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了粮食总产的“十一连增”。其中有几个创新高:粮食总产创了新高,达到了12142亿斤;粮食单产创了新高,达到了359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居于历史最高,接近900斤。同时,我国已经连续8年登上了10000亿斤台阶,连续4年登上11000亿斤台阶,连续两年登上12000亿斤台阶,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地登上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针对“粮食高位丰收,进口反而增加”,余欣荣分析指出,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去年达到最高,进口总量大的数字是1亿吨,这1亿吨中70%以上进口的是大豆,达到了7140万吨。谷物类去年的进口量只有1952万吨,仅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2%。这里面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去年的玉米进口量是下降的,下降到20.4%;小麦进口量也是下降;只有大米以及一些工业用粮有了增加,像高粱、大麦。这几年粮食进口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另外看出,我们国内现在粮食需求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不是简单的仅仅满足于口粮,现在工业和其他方面的用粮在日益增加。另外,国家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很好的。
2015年年初的时候有媒体报道内地一些地方出现了奶农倒奶、卖牛甚至杀牛的情况,在网上引起了讨论。一方面是中国奶农生产的奶卖不出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大量进口奶粉,有消费者到海外抢购奶粉。对此怪圈现象,余欣荣做了详细剖析。
他认为,当前出现的奶源过剩、农民卖奶难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倒奶、卖牛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即期的原因,也有长期形成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首先从国际上来看,2014年全球的奶业增产明显,所以导致了国际市场的奶价大幅度下跌,由此推动了我国进口奶粉大幅度增加。去年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105万吨奶粉,增长幅度达到了6.5%。再从国内来看,2014年全国的生鲜奶产量达到了3725万吨,增长幅度是2007年以来幅度最大的,增加的产量是最多的。国内市场消费增加的幅度赶不上国际奶粉大幅度的进口和国内奶业大幅度的增产,导致了国内,特别是养殖户鲜奶的收购价格由去年初的1公斤3.25元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85元。第三个原因是比较长期的原因,国内的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成本上、产业的链接度上,和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奶业发展存在着差距。国内奶业还没有摆脱规模小、成本高、国际竞争力相对弱的状况。各级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和帮助奶牛养殖户渡过困难,包括补贴、保险、开拓市场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价下跌对奶农造成的冲击。
他非常乐观地指出,从整体上看,我们对中国的奶业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国奶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特别是我国的奶制品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有一句话:市场是金,强大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拉动中国奶业的发展。具体来讲,一是奶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基础。经过这几年的支持和发展,特别是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推动和发展,现在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已经占到了整个养殖业的45%以上。奶牛的单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的机械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进一步缩小了和国际奶牛养殖业的差距。二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牛奶,特别是生鲜乳的占有量很低,人均消费量只有33公斤,不到发展中国家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这就是我国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转化为奶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三是质量安全有保证。农业主管部门这些年一直在推动奶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支持奶牛养殖户提升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农业部连续6年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实施监测规划,累计抽检了12.5万批次,结果表明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状况是放心的,而且在持续向好。
对违规违法种植销售转基因作物绝不姑息
当前,人们对转基因有疑虑和担心,社会上对转基因问题有争论。余欣荣对此表示:“从科技进步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转基因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新技术,诞生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对这项技术的认识还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目前人们对它的看法存在不同是正常的,属于科学认知的问题。”
他严肃陈述农业部对待转基因问题的态度是:“简单地讲就是突出三条:一是在研究上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占领农业生物科技的制高点。二是推广上慎重,做到确保安全。三是管理上依法。”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的消费大国,而又人多地少水缺、水旱灾害频繁、病虫害发生率高,所以为了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长期有效地供给,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包括在转基因这项高新技术上,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随着科普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公众的疑虑是可以逐步减弱的。下一步要认真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把这些工作做实、做到位。近年来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监管,农业转基因的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总体可控。
余欣荣澄清说明:“目前我国只批准了转基因的棉花和木瓜的商业化种植,还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的主粮商品化生产,今后将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推进步骤,慎重地进行推广应用。”我国政府始终坚持转基因信息公开透明,凡是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审批结果等信息,都在农业部的网站上进行了公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他还特别强调,坚决杜绝个别单位和个别人违规销售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现象,加强对违规违法种植销售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对安全标识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出处: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