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广东75家餐饮企业水产品被查出禁药”的新闻被广泛流传,水产品安全事件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据广东省食药监局称,今年1-2月,对全省大型餐饮服务单位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抽检,360 批次的样品中就有97 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3.06%,不合格水产品中多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孔雀石绿,及兽药氯霉素等,其中黄骨鱼、桂花鱼及蛏子、花甲、花螺等是违禁药物添加的“ 重灾区 ”。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水产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说明水产品安全问题是行业长期存在的,这个大洞就像中国食品安全一样,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填平,还远远不能令大众消费者放心,对行业的创伤可想而知。虽然水产品安全事件被频频曝光,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越是危机的时期越是出现转机和商机的机会,透过现象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商机。
其一,查处力度越来越强。从去年山东、江苏等三起毒黑鱼事件,再到如今近三成水产品有问题,与猪鸡鸭牛羊等肉类食品相比,水产品安全问题可能更甚,未来查处力度只会更强。
其二,消费端倒逼机制将更有效。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抽检不合格企业及其产品名单显示,有75家经营水产品餐饮服务单位被检出含禁药的产品,其中有不乏知名酒店;由此可见,水产品安全问题愈严重,检测部门从消费终端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前更多在流通环节或养殖环节查。
当前水产品流通渠道层次多且结构复杂,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水产品交易及周转次数频繁,使得水产品流通各环节的组织协调性难以保证。而各个环节中又还包括运输、装卸、分拣、保鲜、仓储、包装等诸多具体操作,由于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每个步骤都与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致使流通过程中出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增加。
由于水产品涉及多个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问题”水产品的出现。包括了从养殖户、运输、批发市场、储藏、餐饮店等,要层层追查,弄清楚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从消费终端检测倒逼养殖各个环节转型规范操作的机制将更加有效,但是很难追究违规的真正源头。
水产品如何建立起有溯源机制,能够查到源头,成为当务之急。
其三,有全链溯源的品牌鱼可能成为酒楼首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2000个农产品地标,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品牌。农民为主体的产业是不可能有追溯机制的,不可避免地发生公共地悲剧。因为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农民的产品良莠不齐,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者被掺假,最后伤害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如何打造全程可控,全链溯源的品牌鱼、品牌虾,将会成为酒楼的首选。也将是水产品的一大商机,但是打造品牌投入大,风险高,而且水产品流通复杂、专业、不具可控因素多,并不是所有企业能做的。
其四,饲料企业涉足流通,全链保障食品安全要落地,否则可能会受牵连。
饲料是生产资料,加工品,饲料企业走到最后,往往变成食品企业。从去年粤海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在广州黄沙市场收购草鱼,率先扛起脆肉鲩流通大旗,到近日海大集团华南二区首家鱼中水产服务站正式开业,可以预见越来越多大企业或者区域龙头企业介入流通,在行业经历由养鱼难到卖鱼难的历史阶段,饲料企业或整合资源,或自己开干,是很明显的趋势。做好流通,不仅仅是对投入品销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是保障食品安全要落地,否则饲料企业也会受到牵连。
按当前养殖行业上下游格局,饲料企业作为水产养殖产业链中集中度最高,资金实力最强的环节,饲料企业是最有条件保证全链水产品安全落地,也是最有资格做全产业链的。总体来说,食品安全倒逼行业规范的进程可能因此加速,不可溯源的产品应该很快进不了大型或连锁餐饮机构。这对于饲料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出处: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