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借助微信等社群平台,实时分享养殖情况和产品信息,结合线下体验活动,吸引目标消费群体,实现水产品从水池到餐桌的精准营销。此举不仅节约流通成本,保证产品的新鲜度,还提升了销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伴随社群时 ...
巧打微信社群牌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借助微信等社群平台,实时分享养殖情况和产品信息,结合线下体验活动,吸引目标消费群体,实现水产品从水池到餐桌的精准营销。此举不仅节约流通成本,保证产品的新鲜度,还提升了销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伴随社群时代的到来,身处大邑县西岭雪山脚下的水产养殖人正在巧用社群平台,玩转水产销售的新花样。
微信社群卖水产:成本低运输快消费者点赞
“来自西岭雪山最新的三文鱼出货啦,需要的速速订购……”8月15日晚9时,“康梅社群成都水产吃货”微信群又热闹起来。在群管理员发布供应信息后,各种咨询、订购信息响个不停。家住成都的王海也在群内向管理员下了单,在私信了收货地址,并通过微信转账后,仅过一天他便能吃上新鲜的三文鱼。
王海是三文鱼爱好者,以前大多到饭店食用,不仅价格贵,而且质量没保证。今年初在朋友推荐下,他加入了这个微信群,并参加了线下品鉴活动。王海说,该社群销售的新鲜三文鱼,35元/斤,而其他平台销售的同等品质三文鱼,平均售价要90元/斤。在社群购买物美价廉,还能交朋友,王海很快成了社群的忠实粉丝。
“通过社群营销,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水产销售模式,减少了流通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社群负责人康梅告诉记者。来自北京的康梅在水产养殖界工作了十几年,她所服务的公司在大邑县西岭镇经营着当地最大的一家冷水鱼基地,年产三文鱼60万斤。传统的销售模式大多依靠中间贩子,但这种模式流通成本昂贵,运输方式低效。2014年8月,受微信平台的启发,康梅开始尝试新的营销模式,借助社群平台,发展目标消费者,实现水产品从水池到餐桌的直接供应。
目前,康梅所创办的社群已达30个,群友超过3000人,利用社群平台,她除了销售自家产品外,还帮群友代购其他水产品。一年下来,社群的水产销售额达到1千万元,三文鱼的销量占到了基地养殖总量的15%。
线上线下双脚走:消费群变身朋友圈好吃客成回头客
“微信群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我们更多的是以社群平台为媒,开展线下活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由此,把普通的消费者变成了忠实的粉丝群,实现了单一的买卖关系向友谊关系的转变。”康梅说,当前农产品销售面临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消费关系不稳固等瓶颈,而常规的电商模式需要巨大的人力技术投入和流量营销开支,社群营销的出现恰好破解了以上问题。
具体而言,线上的聊天群主要负责客户的联络和产品的购买,线下的活动侧重负责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对产品和品牌文化进行延伸推广。康梅说,目前线上平台由8名公司员工兼职,负责日常信息发布和维系。线下活动则必须依托固定场所,为此她将西岭镇养殖基地办公室的楼顶建成了一个可容纳上百人的活动场所。
“我们围绕水产品鉴,养生保健等大家关心的话题不定时举办活动,仅限群友参与。”康梅说,今年以来,她已举办了10余次群友体验活动,每次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友参加,通过他们到现场的体验和参观,加深了对养殖场的印象,回到各自生活中再口碑相传。
“我们养殖场年产三文鱼60万余斤,按照35元/斤计算,总产值2100万元,按人均消费5000元计算,只需要4200人便可包揽我们所有的三文鱼,如果顺利,再发展两年,当社群人数达到5000人,我们便能跳过中间商,实现三文鱼从鱼池到餐桌的自产自销。”
不过,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陈世平提醒说,由于社群营销在销售过程中缺少监管体系,这就对发起者的产品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是社群销售的初创期,各种社群组织真假难辨,建议消费者注意发起者的资质和能力,选择有实力、有口碑的社群参与。
记者手记
社群营销,农产品进城的新捷径?
社群营销,本质是朋友圈社区经济,通过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络平台,将分散在社会中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再辅以线下活动,凝聚共识。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方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基于对同一产品和品牌文化认可的朋友关系,由此形成的购买关系更加稳固而长久。
对于特色农产品而言,在严格把握产品质量,保证品质的前提条件下,借助社群平台,凝聚消费者,建立稳固的销售模式,这或将是农产品进城的又一个新捷径。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