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鳖(甲鱼)是变温动物,和青蛙、蛇一样,每年冬季都会不吃不喝进入冬眠状态。3月9日,全区水产畜牧业万元增收工程在南宁启动,记者随与会的代表参观了兴宁区一家石龟养殖场,发现这里养殖的龟却不冬眠,别人要养五六年才能达到的体重,这里只需2年就能做到。这究竟是一群怎样的龟?为何能生长这么迅速?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小乌龟为何冬季不冬眠?
走进南宁市兴宁区四塘镇天寿祥养殖公司的养殖场,记者发觉这里的养龟环境与众不同:2000多平米的大棚内,建有大大小小的龟池。一般的养龟池都是露天敞开式的,这里的养龟池大部分却是全封闭的。养殖场总经理白延红打开一个房间,记者走进去时,立刻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湿热。一台供暖器在房间内不停地转着,墙壁上挂着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30℃。记者仔细数了一下,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竟整齐地码着三层柜子,很像学生公寓里的高低床。每一个柜子里密密麻麻爬满了石龟。看到有人进来,这些小乌龟或探头张望,或缩头躲藏,十分活跃。
白延红告诉记者,养殖场采用的是车间式工厂化立体养殖, 9个全封闭立体养殖车间,配备先进的热水循环恒温系统及恒温房设施,可养商品乌龟1万只。他说,冬天养殖间内温度保持在28-32℃,水温也保持在29-30℃,确保石龟冬季不冬眠,能全年进食生长,养殖速度大为提高,2年内幼龟就可生长到1公斤左右。
“反季节龟肉”营养会不会变?
通过人为控制温度,使原本应该冬眠的乌龟放弃冬眠,生长速度比原来加速,改变了原始习性后的“反季节乌龟”,它的骨肉品质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秋明介绍说,龟鳖养殖是广西的特色产业,通过加温使龟鳖安全越冬在广西水产养殖业中已经比较普遍,但白延红的养殖场做得是最规范、投资最有规模的。他说,在北方,因为一年里低温天气时间比较长,大部分的养殖场一年四季都是通过在大棚内加温来饲养。 “乌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好的肉质需要一定的年份积累,如果从小到大都是采用这样的养殖模式,口感肯定没那么好。”
张秋明指出,目前广西养殖户大多采用的养殖龟鳖模式是:第一年,通过加温保苗越冬后,到了第二年,养殖场不会再使用加温措施,而是采用常规养殖办法。所投喂的饲料主要是田螺、鱼虾等食物,从养殖上保证了龟鳖的品质。张秋明说,这么做,既大大保证了龟鳖的成活率,在品质上和正常养殖的龟鳖不会有太大差别。
新技术能否使龟鳖消费大众化?
龟鳖产品一直以来价格昂贵,令普通百姓望而却步。那么,如果有象白延红这样的技术推广到所有龟鳖养殖户,使商品龟鳖的市场供应大大增加,会不会使龟鳖价格回落,进入到大众消费时代?
白延红笑着说,从理论上讲这是有可能的,但他认为短期内不会实现。加温模式养殖只适用于商品肉龟,对于种龟,还得走常规养殖才能有很好的繁殖能力,因为乌龟的生长规律显示,一般一只成年乌龟要养到10年左右才达到产卵高峰,而且龟的产卵率也很低。目前,这一技术难题没有得到攻克,孵化率跟不上,也就谈不上消费大众化。
而张秋明则表示,龟鳖产品历来属于高端消费,人们看中的就是它的营养价值。如果通过一些新技术使龟鳖的发育和产量突飞猛进,势必造成品质下降,龟鳖也就成了大路货。这样的水产品,很快就会让高消费人群失去兴趣,进而对此产业有害无益。 广西新闻网记者 冯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