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加班,吃工作饭,其中一道菜是淡水煮甲鱼,一人一个,手掌大小。大家吃着,就围绕着乌龟,说起了笑话。我在一旁,私下也想起有关乌龟的事,觉得乌龟与我们的文化和生活实在关系密切。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几乎可以说,我们中国的文化就是乌龟的文化。
乌龟上面的壳是圆的,下面的身子是方的,符合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因此,古人觉得乌龟通灵,沟通天地,可以用来占卜。这样,古人就抓来乌龟,把壳取下,在上面钻个小眼,放在火上烤。根据壳开裂的纹路,预测吉凶。“卜”其实就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从钻眼处烤出的裂纹。
当时,特别盛行龟壳占卜,占卜完了,就把龟壳扔掉,这样日积月累,就积攒了一堆堆龟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批龟壳在河南殷墟被发掘出来,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说来也有意思,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的早期文字记录,就是一些占卜记录;我们伟大的汉字的早期形态就是一些占卜文字,至于其他文字和记录,已消失无踪。说到这里,还得真谢谢乌龟。
乌龟不仅通神,而且长寿,因此,它与松树、白鹤、寿星有着同样的文化意味,象征着延年长寿。当然,曹操看得更远,觉得长寿也不是长生不老,所以,就拿乌龟说事,写下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诗句。乌龟的长寿和神异,也使它成为中国建筑的吉祥图案。我们游览寺庙是经常会看到,很多石碑的底座就被凿成大乌龟的形状,寓意大概是让乌龟驮着石碑,石碑就会千秋万代,永不磨损,石碑上的刻字也千秋万代,永不磨损。
乌龟经常把脑袋缩起来,藏在厚厚的壳里,这又被人联想到一种做人的方式:圆滑灵光,明哲保身,或畏缩窝囊。记不清在哪本书上看到:一个官场上的“不倒翁”,总结自己一生的为官经验就是:像乌龟那样做人,一辈子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圣人谆谆告诉我们,做人要“中正刚健”,可具体到实处,很多人就变成做乌龟。圣人地下有知,会哭笑不得。
乌龟也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食物。国人向来看重它能滋补身体,能滋阴壮阳,所以,它是提高性能力的有效药膳。过去,中国重礼教,人们虽然吃它,可都吃得偷偷摸摸,尤其是吃它的真实动机,常常秘不示人。现在则是个开放的时代,可以公开谈性,乌龟独特的药膳功能就大白于天下,人们吃它时,就放肆得很,甚至讲出很多荤笑话、荤故事,作为喝酒助兴的调料。很多商人也从乌龟身上开发商机,曾经喧嚣一时的“中华鳖精”就曾坑了不少人,赚了不少昧心钱。
别看乌龟跑得慢,可有恒心,有耐力,谦虚谨慎,有时能跑过骄傲自大的兔子,所以,一个小小的童话《龟兔赛跑》,就弘扬出乌龟身上的这种精神,从而产生广泛的教育意义,比孔子的《论语》还有影响,现代中国的每个儿童都听过这个故事,都多多少少地向小乌龟学习过。这是中国乌龟文化内涵的扩充。
说到最后,有必要澄清一下,乌龟就是乌龟,甲鱼就是甲鱼,甲鱼又叫鳖,乌龟和甲鱼又都俗称“王八”。可在生活中,人们虽然与它们关系密切,可常常混淆它们。就说我开头提到的吃饭,明明点的是“淡水煮甲鱼”,可等服务员端上来一看,甲鱼变成了乌龟。这说明,连食堂的大师傅都分不清乌龟和甲鱼,别人可想而知。所以,我的这篇小文,也是将错就错,把它们混为一谈,题目里说的是乌龟,文中则包括甲鱼。出处:网络 作者:马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