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奇异鲜活的动物意象是庄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其中“鱼”在庄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散文中描绘了居北海、身长千里的逍遥之鱼,游于濠梁之下的快乐之鱼,曳尾于污泥之中的安适之鱼,困于辙中之鱼,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之鱼等,他“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创造出了一个涵盖千姿万态之鱼的世界。
(一) 自然之鱼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贤士申徒狄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申乃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所吞噬。
自然界之鱼,本义上的、自然意义上的鱼,并未注入庄子的思想,只是直观的陈述。自然之鱼是最原始的形象,对于了解后几种鱼的形象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 社会之鱼
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 ‘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 ’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 ’”
庄子一向淡泊名利,不愿与官场来往,然而这里他却向河监侯去借粟。可见此时的他生活已到极度贫穷的地步,然而他的请求却遭到河监侯的拒绝。此时的庄子,就如同车辙中的那条鲋鱼,生死存亡只在乎斗升之水之间,在面对河监侯的拒绝时,他始终保持着自尊与自爱,以鱼自比讽刺河监侯。精神上再超脱的人,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庄子去借贷也丝毫不去损坏自己高尚的人格。如果一个社会,真正高尚的人过着为衣食而忧的生活,那么真正悲哀的是这个社会本身。因为我们知道,庄子并非缺乏显贵的才能,也并非无显达的机会,而是因为他始终恪守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这样高尚的理想却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
(三) 精神之鱼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作为《庄子》一书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这里描绘了一条居北海,身长千里的大鱼,水击三千里,将徙南海的鲲,通过化为鹏,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突破了水的限制,开创了更广阔的视野。对自由的向往是《庄子》一书最突出的思想之一,而鱼的寓意就是这种自由自在。需要指出的是这是鱼的意象前所未有的新的内涵,是庄子赋予鱼这个意象以新的生命力。
庄子通过不同的“鱼”的故事表达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传达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一个思想家对于生命、自然、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乐天知命、崇高伟大却不失可爱、真正逍遥的智者。(原作:梁晓文)淡水渔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