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在动物学上是一种脊椎动物,它被分类为爬虫类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Chelonia,Testudinata),鳖科(Trionychidae)动物,爬虫类分化为两栖类是在古生代末期,到了中生代时期就开始大量繁殖,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鳖,就是距今约七亿年前中生代初期三迭纪时期就分化成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形状。环绕地球大气中的氧有20%,但在六亿年前为0.2%,七亿年前为0.02%,可是甲鱼在当时极稀薄的空气中就能安然生存着,相对的人类的肺在氧气浓度为17%的环境下呼吸仍是困难的,何况甲鱼还历经数次冰河期,可以说甲鱼实在有惊人的生命力,更拥有卓越适应各种环境的韧性。
甲鱼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鳖在我国历史上渊源流长, 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设有专职“鳖人”,为帝王捕捉甲鱼,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生”的话。2000多年前的孟轲、荀况和汉代末期的“礼记”中分别记述了鱼和甲鱼的重要,并强调,不准捕捉幼甲鱼,以保护资源。秦汉三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等都有鳖的记载。甲鱼自古都是被人们谈论的桌上佳肴及中药药材,有人认为甲鱼具有鸡、鹿、牛、羊、猪肉味道,且都与帝王、名人有关,而传为佳谈。《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诸多中国医药宝典中都有对甲鱼药用价值的描述。古人竟有以鳖为姓,堪称奇事。甲鱼在中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公元756-762年,唐肃宗立“放生池”81所,主要放生龟、鳖等水生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是最早出现资源保护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