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禁忌”实际上因恐惧而生,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代代流传。我们举一个宋代古籍中记载的所谓“食三足甲鱼致死”的故事。
某地有一个人,路上见渔夫提着一只三足甲鱼,就买回家叫妻子烹煮。烧熟后,妻子不吃,到门外闲坐。好一会儿屋内无声,妻子进屋一看,丈夫已倒地身亡。妻子又惊又怕,大叫起来。邻居不明,以为她谋杀亲夫又故作欺人之态,就把她送到官府审讯。官府弄清原委,认为是三足甲鱼毒死人,没有治罪妻子。于是,这个故事给三足甲鱼定了性:有毒。但这实在是冤枉了那只甲鱼。
现代中医药学者分析此例,明确地说:甲鱼无毒,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三足甲鱼只是发育异常的畸形物,并非毒物,不会引起中毒。中医学者推测死因有几种可能:
1.三足甲鱼吃了有毒物质,体内蓄积毒素,人吃了引起中毒。
2.可能是某种急症发作死亡。
3.可能是食物变态反应,如过敏导致死亡。由于当时没有现代法医技术,因此无法作出确切的死因鉴定。
在古籍中,和三足甲鱼一起蒙冤的还有许多异常形态的东西。人们对这些东西心存恐惧,由于没有化学知识,没有检验方法,唯恐食之不吉,导致类似的变异。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措施。后人听了这些说法,将信将疑,但谁也不愿冒险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于是“宁可信其有”。
从“三足甲鱼致死”的流言可以看到,食物禁忌多因巧合而生,某些不明原因的死亡,人们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只好归咎于那些令人恐惧的罕见之物。米饭、面条人们天天吃,时时处处能被验证,所以不会产生流言。
说来说去,食物禁忌是无知导致的恐惧,要想消除恐慌,就要让人们知情、知晓。现代互联网使信息传递更便捷,偶尔还放大了某些流言,引起民众群体恐慌。科普工作者必须时刻待命,随时应对各类流言。出处:大河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