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甲鱼为两栖爬行动物,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俄罗斯、台湾和越南北部、中国、韩国、日本、非洲及北美洲的温带、亚热带及热带。
从上图可以看到,甲鱼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和越南北部。生活于低海拔具有泥沙底的河流、池塘、沼泽和湖泊等湿地。
鳖属在全世界约有十五种,有十种分布在亚洲,四种分布在北美洲,一种分布在非洲。中国仅有二属三种,即鳖(Pelochelysbibroni)、山瑞鳖(T. steindachnei)和中华鳖(T. sinenis)。中华鳖係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中,海南岛,越南及台湾本岛,本种又可依其型态及地理上的特徵而细分为T. sinenis及T. tuberculatus两亚种。
甲鱼的生态习性:甲鱼主要栖息于淤泥底质或沙泥质的湖泊沼泽、池塘、江河、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亦常出没于大山溪中;喜欢在清洁、安静、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晒太阳或乘凉。甲鱼属于杂食性动物,食性很广。在自然界中刚孵化的甲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虾苗和丝蚯蚓、小鱼等底栖动物,也摄食少量植物碎屑。成长后的甲鱼,可摄食瓜果、菜叶、水草及鱼、虾、蟹、螺等饵料,故被归类为杂食性。
甲鱼为两栖动物,在水中生活时常潜于水中或泥砂中,行肺呼吸。在水中时依靠咽喉部鳃状组织的辅助呼吸器官呼吸水中的氧气,故需时常浮上将吻端露出水面呼吸空气。在晴暖之日会爬上岸边晒太阳边取暖,并藉以晒干长于背甲上的水苔污物,如未受惊扰则终日不会离去。甲鱼生性极为胆小,遇有任何风吹草动即潜入水中,但相互斗争之心极强,即使刚孵化的甲鱼苗也会互咬,甚至残食。当人不小心被咬,须立即把手连同甲鱼放入水中,甲鱼为了逃走自然就会松口。甲鱼属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速度受水温的影响,一般适水温范围在15—35℃ ,最适水温为 25 —30℃ ,15℃以下则停止摄食,12℃ 以下时即潜入水底或泥中进行冬眠。但冬眠不是必须性的生理特性,而是甲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的反性应。但夏季水温若超过35℃时,甲鱼会有伏暑的现象。
生物学特性
甲鱼又称鳖或团鱼
(一)形态特征
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二)生活习性
鳖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鳖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鳖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三)食性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大小分类,切不可将不同规格的鳖混养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残杀,造成损失。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时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长。
(四)生长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便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五)繁殖习性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鳖生长4~5龄时才可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一次交配,多次产卵。北方一年产卵2~3次,南方4~5次。 5~8月为产卵期,6~7月为产卵高峰期。产卵时间一般在下半夜(0~6点),这与鳖喜欢安静的环境有关。鳖的产卵方式为掘洞产卵,产后用沙土埋上,因此在池周要设沙土质的产卵场。
甲鱼的生物特性
甲鱼形似龟。但其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圆形。四肢粗短稍扁平,背甲为椭圆形,呈榄灰色,腹甲为灰白色或略带浅红色覆有革质的皮肤,背甲上间有疣状突起,后缘并于裙边,腹甲光滑。为五趾型,具有三爪。四肢趾间均有蹼,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颈部极长,能缩入甲内,吻端呈管状前突。成体最大背甲长可达25公分以上,生理机能及器官与龟相同。
甲鱼学名为Trionyx sinensis(Wiegmann),俗名有中华鳖、水鱼、鳖、团鱼、王八、圆鱼、脚鱼、神守等,美国称为软乌龟,软壳乌龟及澹水龟)。属于爬行纲,龟鳖亚纲,龟鳖目,潜颈龟部,鳖科,鳖亚科,鳖属。